医疗器械
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、设备、器具、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、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,也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。医疗器械一般可以分为高值医用耗材、低值医用耗材、医疗设备和体外诊断四大细分市场,根据使用场景不同,医疗设备又分为医用医疗设备和家用医疗设备。
产业链
医疗器械
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、设备、器具、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、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,也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。医疗器械一般可以分为高值医用耗材、低值医用耗材、医疗设备和体外诊断四大细分市场,根据使用场景不同,医疗设备又分为医用医疗设备和家用医疗设备。

发展现状
1.市场规模
全球医疗器械发展起步早,经过一定时间沉淀,市场规模庞大,需求增长稳定,而中国从90年代开始逐渐研发生产,到现在逐渐完善了医疗设备品类,高端品类逐渐响应国家号召,积极加快国产替代步伐。
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34998亿元,同比增长4.6%,预计到2025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将达近41885亿元, 2014-2020年复合增长率为4.5%。纵观国内,截至2020年,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8118亿元,同比增长15.5%,接近 全球医疗器械增速的4倍,中国也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,预计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总量将接近万亿。

2.企业数量
截至2020年底,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.65万家,其中可生产一类产品的企业1.55万家,可生产二类产品的企业1.30万家,可生产三类产品的企业2181家。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,医疗器械需求飞速增长,带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持续增多,生产能力不断增强,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发展机遇。

3.行业痛点
a.研发投入低、创新力弱
我国医疗器械等健康相关产业科技创新、国产替代的迫切性、必要性日渐凸
显。目前进口产品垄断70%-80%高端医疗器械市场,我国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化能力相对较弱。
b.高端市场技术壁垒高
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占据。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相对较晚,与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仍有一定的差距,特别是大型设备及高端医疗设备,国内医疗机构仍倾向于使用进口设备,进口医疗器械高昂的费用也是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。
c.行业集中度低
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较低,市场竞争较为分散。由于技术原因,目前市场中竞争者较多,仍未出现垄断企业。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生产型企业超过2万 家,但90%公司收入不足2000万元,而前20家上市公司的市占率也只有14.2%。
发展趋势

1、国产替代仍是主旋律
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细分市场中,医疗设备市场规模4556亿元,占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59%。2019年,医用设备占比66.98%,医用医疗设备同比增速为17.3%。
除了监护仪和灯床塔国产化率超50%,其他主要医用医疗设备国产率总体来看,国产化率不高,进口替代空间广阔,进一步提升国产化率。

2、民营大型设备配置速度加快
2021年公共预算支出大幅下降,民营大型设备配置速度有望提升。2020年中国社保收入与支出现首次出现6914亿缺口,处于微赤字状态,通过集采降低医用设备价格,保证医疗效能,节约成本,有助于缓解国家社保压力。

3、企业加快“AI+医疗器械”步伐
人工智能医疗成为“健康中国”战略的重要驱动力,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医疗行业的发展,不仅通过资金扶持产品落地应用和商业化发展,也注重人工智能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吸引。未来,政府政策的支持、监管体制的健全、标准化建设的推动等因素将有效的推动”AI+医疗器械”的国产化进程,为早日形成 AI 医疗自主可控产业链以及产业发展打开了新局面。